經過4年的修繕保護,建設整改后的焦溪古鎮終于在2024年初,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聆聽古鎮的歷史,欣賞老街的新風貌。
午后冬日暖陽正好,青瓦白墻上樹影斑駁,走在修繕過后、煥然一新的焦溪古鎮,村民承曉娟的思緒隨著光影,又回到了五十年前。在承曉娟的小時候,焦溪古鎮是十里八鄉最繁華的地方。
焦溪居民
承曉娟:最繁華的一段,這個是我們南街、南下塘,我小的時候,兩邊都有店鋪的。
焦溪古鎮保護發展中心副主任
汪春義:焦溪的區域,它是在三縣交界的地方,無錫、江陰、武進,三縣交界(清民時期),一河之隔,是周邊十幾個鄉鎮,共享的一個焦溪。(面積)是最大的,人最多,貨物最多,貿易最繁華。
焦溪,現下轄于天寧區鄭陸鎮,是一座具有七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總面積41.4平方公里。今年54歲的承曉娟,生在南下塘,長在龍溪邊,是個地地道道的老焦溪人。承姓,是焦溪古鎮的四大姓氏之一,古鎮至今留有“是”
“徐”“奚”“承”四家的清民古建筑院落。在這里待了一輩子的承曉娟,見證了焦溪的花開花落,看到小鎮如今能夠破繭重生,承曉娟感到由衷的高興。
焦溪居民
承曉娟:基本上還是保留下來,就是修繕了一下。老屋的原址還是保留在那里,老街上人越來越多,來玩的人越來越多,我就來做點小生意。
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末焦溪開始建設新鎮區,由于沒有足夠資金全部動遷,舊鎮反而得已完整的保留下來,這也為其日后重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2013年開始,因其很好地保留了明清至近代的歷史建筑、完整街區,焦溪先后被列入第七批江蘇省歷史文化名村、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8年起,常州市和天寧區兩級政府積極推動焦溪古鎮加入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但是江南一帶,類似的水鄉古鎮多不勝數,焦溪未來的道路又該往哪里走?
焦溪古鎮保護發展中心副主任
汪春義:就請了東南大學來做這個總設計,做了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從2020年開始。它不能去商業化,不能去開發。多輪打磨基本確定一個定位,就是主客共享的社區型古鎮。以生活為主的商業,可以去做一些配套。古鎮的存在不是為了游客存在的,古鎮的存在是為了居住、生活在古鎮里面的人而存在的。這個也是這個古鎮,一千年來發展的基調。
周洋在焦溪古鎮的一家音樂美學中心工作,這家集書店、音樂、咖啡館于一體的音樂美學中心是焦溪古鎮重新建設后,首批入住的商家之一。為了避免過渡商業化對古鎮的破壞,店里還保留了許多,古老村落遺留下來的磚墻、灶臺等,供游客參觀。周洋認為,在這里上班是一種享受。
周洋:其實我是蠻喜歡這里的,它有一種讓人可以沉下來,讓人在這兒可以停留的感覺。包括這兒的古建筑群,有它們的故事,然后你在這里可以聆聽它們、去觀賞它們。然后聽一些老人茶余飯后去講講以前的故事之類的,我覺得都是比較好。
所謂“社區型古鎮”就是要讓古鎮里的居民同樣能享受到現代神話。在逐步修繕街區內的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的同時,焦溪古鎮開始恢復過去的水系、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極大地提升了街區的歷史風貌和古鎮整體的價值,爭取讓曾經離鄉的人們再回到焦溪,吸引更多的人來此定居。
焦溪古鎮保護發展中心副主任
汪春義:現在已經完成了十處大型院落的修繕,四條歷史街巷的風貌提升,然后三條河道的疏通。我們下了很大代價把污水管道做到古鎮里面去,讓家家戶戶的污水集中排放到污水處理廠;所有的電線全部入地,所以沿街河岸看不到電桿;通訊我們加了幾個5G塔,所以我這邊的5G信號還是比較強的。居民老百姓的村前屋后,以前亂堆放的養雞養狗,現在我們經過整治,門前門后都像花園一樣的,盡量往這個方向走,就是給一個比較宜居的環境。
目前焦溪古鎮已經初步納入國家“江南水鄉古鎮”集體申遺備選名錄項目進行保護、修繕和利用。在未來,將鄉村振興與文旅相融合,焦溪如何走得更遠,是所有建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焦溪古鎮保護發展中心副主任
汪春義:所以這是我們現在重點思考的問題,圍繞社區型古鎮,做一批業態進來。這種業態是偏文化、偏展示類的,還有就是為社區配套的必要的商業。下一步就是外圍的景觀、外圍的環境進一步提升,讓你們從外面一進來就知道焦溪古鎮在什么地方。再下一步就是周邊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周邊的一些資源的整合問題。一個是減輕焦溪古鎮旅游的壓力,第二個也是把周邊的文旅資源整合起來,做一個大文旅。我們做遺產保護的重要內涵,就是讓遺產區的利益相關者,能享受到遺產保護的成果。
讓遺產區的利益相關者,能享受到遺產保護的成果。
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古鎮并非是文旅的道具,它屬于居住在其中的全體居民。社會在發展,古鎮的建設和保護也應該與時俱進,既有歷史風貌,又有現代生活,讓文旅擁抱歷史,讓老街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焦溪的明天一定會更好。